LRC歌词
[ti:]
[ar:]
[al:]
[by:AI智能字幕]
[offset:0]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9.47]谜底层层揭开
[00:10.95]真相娓娓道来
[00:12.51]欢迎收听奇闻探秘
[00:14.35]我是大黑
[00:17.37]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爆火
[00:20.07]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岳飞事迹的一些质疑
[00:25.95]包括岳飞的死因
[00:28.47]满江红的作者是不是岳飞
[00:30.99]还有岳母刺字是否确有其事
[00:35.03]本期就岳母赐字一事
[00:37.29]我们先说起
[00:40.11]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被赐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00:44.57]展示了爱国心计
[00:46.63]历来也为人称道
[00:49.08]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赐
[00:52.86]宋史却没有详细的记载
[00:56.38]民间也流传着多种版本
[00:59.41]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是激励岳飞报效国家
[01:03.81]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的原因
[01:09.97]那他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
[01:13.37]在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01:18.06]岳飞背上赐有的尽忠报国
[01:20.46]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01:22.80]很有可能是源自岳飞的母亲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
[01:28.30]但却并不是岳母亲手所赐
[01:31.88]在宋史岳飞传中有记载
[01:35.49]当岳飞入狱之初
[01:37.55]秦桧等人秘议让何著审讯
[01:40.91]但岳飞义正言辞
[01:43.17]立臣抗金军功
[01:45.15]爱国之罪
[01:45.85]何有当着何柱的面猎商已被示著
[01:49.91]又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府里
[01:54.21]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游彪说
[01:57.69]岳飞背上赐有尽忠报国四个字
[02:00.65]历史上确有其事
[02:03.25]但是这几个字究竟是什么原因
[02:06.11]什么时候
[02:07.25]什么人赐的
[02:08.77]史书上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02:11.25]清朝人钱汝文在宋越鄂王年谱卷上面写道
[02:17.41]靖康初始
[02:19.27]兼宋高宗
[02:20.35]母聂齐备
[02:21.49]尽忠报国
[02:23.77]就是说
[02:24.51]岳飞背上四个字儿是他的母亲赐的
[02:29.11]而前世传子年谱取材于唐门岳氏宗谱
[02:34.49]词谱的成书比较晚
[02:36.11]材料来源也比较庞杂
[02:37.91]不足为凭
[02:39.56]尤标教授也认为岳母刺字是民间流传的一个典故
[02:45.20]但还是有一些历史依据
[02:47.82]在宋金打仗的时候
[02:49.40]岳飞是现在的山西平定一带当兵
[02:53.66]岳飞本身是一个很忠孝的年轻人
[02:57.05]他很担心家里年迈的母亲
[02:59.21]而为了安顿好他的母亲
[03:01.39]岳飞就从战场回到了家乡河南的汤阴县
[03:06.23]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
[03:09.55]识字的可能性不大
[03:11.39]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儿
[03:16.55]但极有可能是他的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
[03:20.99]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03:24.81]关于岳飞被刺字
[03:26.29]还有一种说法
[03:28.33]岳飞久怀报国之志
[03:30.61]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
[03:33.71]他于宣和四年
[03:35.67]也就是十九岁第一次应募入伍
[03:38.77]背部的刺字也大约就是在此时所为
[03:42.72]因为北宋末年
[03:43.78]赐字为兵的制度仍然在贯彻执行
[03:46.38]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私字明治
[03:51.80]刘彪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03:54.44]他认为通过分析宋代的兵制
[03:56.96]可以推断
[03:57.92]岳飞背上的字儿不是因为他当兵才刺的
[04:02.52]在两宋时期
[04:04.12]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是靠募兵的时代
[04:10.12]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的征兵制
[04:12.88]所谓征兵制就是一种兵役
[04:15.08]只要是国家的公民
[04:16.54]都要被强行的服兵役
[04:19.18]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
[04:23.92]国家出钱雇佣他们
[04:25.86]所以宋代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
[04:29.96]游民
[04:30.52]机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迎目入伍
[04:33.84]宋太祖赵匡胤开始
[04:35.70]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
[04:38.56]次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
[04:42.28]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
[04:47.74]赵匡胤始终认为
[04:49.34]就应该把兵和民分开
[04:51.60]兵民分开控制
[04:53.16]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04:55.12]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04:57.99]南宋人在曲魏旧文中也说
[05:01.47]异祖
[05:02.15]也就是宋太祖平定天下
[05:04.73]昭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
[05:06.89]赐字以为兵
[05:09.09]但岳飞赐字的内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赐字的规定
[05:14.60]宋代有两种军队需要辞职
[05:17.40]一种是禁军
[05:19.20]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
[05:20.98]一种是湘军
[05:22.58]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
[05:24.94]禁军和湘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
[05:27.78]而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
[05:30.26]士兵赐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
[05:35.96]当然
[05:36.40]还有劳城兵
[05:38.04]比如水浒传里的林冲
[05:41.31]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
[05:44.13]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
[05:46.95]也会刺上诸如劳城
[05:48.71]地籍
[05:49.13]指挥之类的这些标记
[05:51.21]所以尤必亚教授说
[05:52.71]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我们来分析
[05:58.07]不可能是他应兵入伍的时候刺上的
[06:02.95]而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规定
[06:07.29]宋代给士兵刺字叫情面
[06:10.01]最开始刺在脸上
[06:13.10]认为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
[06:16.70]这对士兵也是一种歧视
[06:19.82]因为在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
[06:23.36]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06:26.04]文官
[06:26.82]尤其是进士出身的人
[06:28.84]社会地位都很高
[06:30.62]当然
[06:31.18]也有不乏开明的士大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06:35.28]认为这种骑士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
[06:37.84]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06:39.96]后来就有很多刺字改为刺在手臂
[06:43.69]手心儿 手背
[06:44.61]或者说是虎口之上
[06:47.26]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
[06:51.34]便于管理或者控制
[06:52.96]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
[06:55.34]和手心
[06:55.94]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
[06:58.80]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
[07:00.52]就太隐蔽
[07:01.48]根本没有任何的标识作用
[07:04.12]所以这也说明
[07:05.48]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并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
[07:10.73]现在也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
[07:15.21]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
[07:19.19]尤彪教授认为
[07:20.15]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07:23.00]岳飞在对抗金兵人入侵的战斗之中
[07:26.12]立下了赫赫战功
[07:27.58]而为了表彰岳飞
[07:28.76]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送给他
[07:34.48]到了明清以后
[07:35.70]尽忠报国就慢慢变成了精忠报国
[07:38.74]实际上这是明清人的误解
[07:41.65]明清时期把精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
[07:44.99]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地权
[07:47.53]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遇刺的
[07:51.05]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
[07:53.89]发扬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07:57.17]实际上
[07:57.71]在原初的时候
[07:58.97]蒙古人占统治地位
[08:00.91]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
[08:03.23]到了明朝
[08:04.31]尽管朱元璋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
[08:07.77]但实际上明朝时期
[08:09.53]外患仍然很严重
[08:11.42]北方的蒙古势力也很强大
[08:13.72]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08:15.50]需要全体的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
[08:22.58]所以精忠报国就慢慢变成了精忠报国
[08:29.02]分享奇闻
[08:30.08]探索真相
[08:31.06]我们下期再见
[ar:]
[al:]
[by:AI智能字幕]
[offset:0]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9.47]谜底层层揭开
[00:10.95]真相娓娓道来
[00:12.51]欢迎收听奇闻探秘
[00:14.35]我是大黑
[00:17.37]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爆火
[00:20.07]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岳飞事迹的一些质疑
[00:25.95]包括岳飞的死因
[00:28.47]满江红的作者是不是岳飞
[00:30.99]还有岳母刺字是否确有其事
[00:35.03]本期就岳母赐字一事
[00:37.29]我们先说起
[00:40.11]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被赐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00:44.57]展示了爱国心计
[00:46.63]历来也为人称道
[00:49.08]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赐
[00:52.86]宋史却没有详细的记载
[00:56.38]民间也流传着多种版本
[00:59.41]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是激励岳飞报效国家
[01:03.81]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的原因
[01:09.97]那他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
[01:13.37]在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01:18.06]岳飞背上赐有的尽忠报国
[01:20.46]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01:22.80]很有可能是源自岳飞的母亲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
[01:28.30]但却并不是岳母亲手所赐
[01:31.88]在宋史岳飞传中有记载
[01:35.49]当岳飞入狱之初
[01:37.55]秦桧等人秘议让何著审讯
[01:40.91]但岳飞义正言辞
[01:43.17]立臣抗金军功
[01:45.15]爱国之罪
[01:45.85]何有当着何柱的面猎商已被示著
[01:49.91]又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府里
[01:54.21]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游彪说
[01:57.69]岳飞背上赐有尽忠报国四个字
[02:00.65]历史上确有其事
[02:03.25]但是这几个字究竟是什么原因
[02:06.11]什么时候
[02:07.25]什么人赐的
[02:08.77]史书上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02:11.25]清朝人钱汝文在宋越鄂王年谱卷上面写道
[02:17.41]靖康初始
[02:19.27]兼宋高宗
[02:20.35]母聂齐备
[02:21.49]尽忠报国
[02:23.77]就是说
[02:24.51]岳飞背上四个字儿是他的母亲赐的
[02:29.11]而前世传子年谱取材于唐门岳氏宗谱
[02:34.49]词谱的成书比较晚
[02:36.11]材料来源也比较庞杂
[02:37.91]不足为凭
[02:39.56]尤标教授也认为岳母刺字是民间流传的一个典故
[02:45.20]但还是有一些历史依据
[02:47.82]在宋金打仗的时候
[02:49.40]岳飞是现在的山西平定一带当兵
[02:53.66]岳飞本身是一个很忠孝的年轻人
[02:57.05]他很担心家里年迈的母亲
[02:59.21]而为了安顿好他的母亲
[03:01.39]岳飞就从战场回到了家乡河南的汤阴县
[03:06.23]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
[03:09.55]识字的可能性不大
[03:11.39]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儿
[03:16.55]但极有可能是他的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
[03:20.99]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03:24.81]关于岳飞被刺字
[03:26.29]还有一种说法
[03:28.33]岳飞久怀报国之志
[03:30.61]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
[03:33.71]他于宣和四年
[03:35.67]也就是十九岁第一次应募入伍
[03:38.77]背部的刺字也大约就是在此时所为
[03:42.72]因为北宋末年
[03:43.78]赐字为兵的制度仍然在贯彻执行
[03:46.38]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私字明治
[03:51.80]刘彪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03:54.44]他认为通过分析宋代的兵制
[03:56.96]可以推断
[03:57.92]岳飞背上的字儿不是因为他当兵才刺的
[04:02.52]在两宋时期
[04:04.12]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是靠募兵的时代
[04:10.12]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的征兵制
[04:12.88]所谓征兵制就是一种兵役
[04:15.08]只要是国家的公民
[04:16.54]都要被强行的服兵役
[04:19.18]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
[04:23.92]国家出钱雇佣他们
[04:25.86]所以宋代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
[04:29.96]游民
[04:30.52]机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迎目入伍
[04:33.84]宋太祖赵匡胤开始
[04:35.70]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
[04:38.56]次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
[04:42.28]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
[04:47.74]赵匡胤始终认为
[04:49.34]就应该把兵和民分开
[04:51.60]兵民分开控制
[04:53.16]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04:55.12]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04:57.99]南宋人在曲魏旧文中也说
[05:01.47]异祖
[05:02.15]也就是宋太祖平定天下
[05:04.73]昭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
[05:06.89]赐字以为兵
[05:09.09]但岳飞赐字的内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赐字的规定
[05:14.60]宋代有两种军队需要辞职
[05:17.40]一种是禁军
[05:19.20]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
[05:20.98]一种是湘军
[05:22.58]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
[05:24.94]禁军和湘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
[05:27.78]而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
[05:30.26]士兵赐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
[05:35.96]当然
[05:36.40]还有劳城兵
[05:38.04]比如水浒传里的林冲
[05:41.31]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
[05:44.13]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
[05:46.95]也会刺上诸如劳城
[05:48.71]地籍
[05:49.13]指挥之类的这些标记
[05:51.21]所以尤必亚教授说
[05:52.71]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我们来分析
[05:58.07]不可能是他应兵入伍的时候刺上的
[06:02.95]而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规定
[06:07.29]宋代给士兵刺字叫情面
[06:10.01]最开始刺在脸上
[06:13.10]认为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
[06:16.70]这对士兵也是一种歧视
[06:19.82]因为在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
[06:23.36]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06:26.04]文官
[06:26.82]尤其是进士出身的人
[06:28.84]社会地位都很高
[06:30.62]当然
[06:31.18]也有不乏开明的士大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06:35.28]认为这种骑士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
[06:37.84]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06:39.96]后来就有很多刺字改为刺在手臂
[06:43.69]手心儿 手背
[06:44.61]或者说是虎口之上
[06:47.26]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
[06:51.34]便于管理或者控制
[06:52.96]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
[06:55.34]和手心
[06:55.94]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
[06:58.80]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
[07:00.52]就太隐蔽
[07:01.48]根本没有任何的标识作用
[07:04.12]所以这也说明
[07:05.48]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并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
[07:10.73]现在也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
[07:15.21]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
[07:19.19]尤彪教授认为
[07:20.15]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07:23.00]岳飞在对抗金兵人入侵的战斗之中
[07:26.12]立下了赫赫战功
[07:27.58]而为了表彰岳飞
[07:28.76]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送给他
[07:34.48]到了明清以后
[07:35.70]尽忠报国就慢慢变成了精忠报国
[07:38.74]实际上这是明清人的误解
[07:41.65]明清时期把精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
[07:44.99]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地权
[07:47.53]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遇刺的
[07:51.05]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
[07:53.89]发扬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07:57.17]实际上
[07:57.71]在原初的时候
[07:58.97]蒙古人占统治地位
[08:00.91]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
[08:03.23]到了明朝
[08:04.31]尽管朱元璋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
[08:07.77]但实际上明朝时期
[08:09.53]外患仍然很严重
[08:11.42]北方的蒙古势力也很强大
[08:13.72]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08:15.50]需要全体的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
[08:22.58]所以精忠报国就慢慢变成了精忠报国
[08:29.02]分享奇闻
[08:30.08]探索真相
[08:31.06]我们下期再见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谜底层层揭开
真相娓娓道来
欢迎收听奇闻探秘
我是大黑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爆火
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岳飞事迹的一些质疑
包括岳飞的死因
满江红的作者是不是岳飞
还有岳母刺字是否确有其事
本期就岳母赐字一事
我们先说起
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被赐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展示了爱国心计
历来也为人称道
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赐
宋史却没有详细的记载
民间也流传着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是激励岳飞报效国家
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的原因
那他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
在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岳飞背上赐有的尽忠报国
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很有可能是源自岳飞的母亲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
但却并不是岳母亲手所赐
在宋史岳飞传中有记载
当岳飞入狱之初
秦桧等人秘议让何著审讯
但岳飞义正言辞
立臣抗金军功
爱国之罪
何有当着何柱的面猎商已被示著
又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府里
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游彪说
岳飞背上赐有尽忠报国四个字
历史上确有其事
但是这几个字究竟是什么原因
什么时候
什么人赐的
史书上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清朝人钱汝文在宋越鄂王年谱卷上面写道
靖康初始
兼宋高宗
母聂齐备
尽忠报国
就是说
岳飞背上四个字儿是他的母亲赐的
而前世传子年谱取材于唐门岳氏宗谱
词谱的成书比较晚
材料来源也比较庞杂
不足为凭
尤标教授也认为岳母刺字是民间流传的一个典故
但还是有一些历史依据
在宋金打仗的时候
岳飞是现在的山西平定一带当兵
岳飞本身是一个很忠孝的年轻人
他很担心家里年迈的母亲
而为了安顿好他的母亲
岳飞就从战场回到了家乡河南的汤阴县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
识字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儿
但极有可能是他的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
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关于岳飞被刺字
还有一种说法
岳飞久怀报国之志
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
他于宣和四年
也就是十九岁第一次应募入伍
背部的刺字也大约就是在此时所为
因为北宋末年
赐字为兵的制度仍然在贯彻执行
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私字明治
刘彪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通过分析宋代的兵制
可以推断
岳飞背上的字儿不是因为他当兵才刺的
在两宋时期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是靠募兵的时代
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的征兵制
所谓征兵制就是一种兵役
只要是国家的公民
都要被强行的服兵役
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
国家出钱雇佣他们
所以宋代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
游民
机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迎目入伍
宋太祖赵匡胤开始
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
次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
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
赵匡胤始终认为
就应该把兵和民分开
兵民分开控制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南宋人在曲魏旧文中也说
异祖
也就是宋太祖平定天下
昭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
赐字以为兵
但岳飞赐字的内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赐字的规定
宋代有两种军队需要辞职
一种是禁军
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
一种是湘军
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
禁军和湘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
而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
士兵赐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
当然
还有劳城兵
比如水浒传里的林冲
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
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
也会刺上诸如劳城
地籍
指挥之类的这些标记
所以尤必亚教授说
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我们来分析
不可能是他应兵入伍的时候刺上的
而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规定
宋代给士兵刺字叫情面
最开始刺在脸上
认为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
这对士兵也是一种歧视
因为在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
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文官
尤其是进士出身的人
社会地位都很高
当然
也有不乏开明的士大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这种骑士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
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后来就有很多刺字改为刺在手臂
手心儿 手背
或者说是虎口之上
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
便于管理或者控制
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
和手心
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
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
就太隐蔽
根本没有任何的标识作用
所以这也说明
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并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
现在也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
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
尤彪教授认为
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岳飞在对抗金兵人入侵的战斗之中
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为了表彰岳飞
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送给他
到了明清以后
尽忠报国就慢慢变成了精忠报国
实际上这是明清人的误解
明清时期把精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
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地权
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遇刺的
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
发扬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实际上
在原初的时候
蒙古人占统治地位
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
到了明朝
尽管朱元璋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
但实际上明朝时期
外患仍然很严重
北方的蒙古势力也很强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全体的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
所以精忠报国就慢慢变成了精忠报国
分享奇闻
探索真相
我们下期再见